当前位置: 育儿网 >  特殊儿童 > 智力低下 > 相关文摘

关注幼儿自残 保护孩子健康

本文Tag标签:特殊儿童/自残/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生理、病理性方面的痛苦而导致行为问题的例子屡见不鲜。值得指出的是,这种痛苦不仅包括剧痛,也包括奇痒。例如,重度智力障碍学生对食物和花粉等严重过敏,或有长期难以治愈的皮肤病等。有时候,他们身体的某些部位如眼睛等感到奇痒,但又没有报告自己感受的能力,因而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

  极端的止痒方式

  在这种条件下,行为就有了痛苦型动力因。对学生来讲,止痒具有极大的价值,任何可能达到这一目的的行为都会发生。而最直接的止痒方法就是不停地用手抓挠感到痒的身体部位。如果这种抓挠能够暂时缓解痒的感觉,行为就得到了负强化。

  因此,这些学生会不停地或者越来越快地抓挠同一身体部位。例如,临床中有些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用抠抓自己眼睛的行为来暂时缓解眼睛的奇痒,极端的病例是学生把自己的眼球抠了出来,以此达到止痒的效果。这些行为虽然听起来很极端甚至恐怖,但是仍然可以从痛苦型动力因与负强化的结合来得到解释。

  自伤性的可怕行为

  精神情绪的症状,往往是学生自伤性行为的另外一种痛苦型动力因。有一些发展性障碍的青少年学生,具有比较严重的焦虑症和强迫症。这些学生所感受的超出常人的极度害怕和恐惧,往往是他们的最痛。

  当他们再也不能忍受这种害怕和恐惧时,忘掉害怕并转移注意力就具有极大的价值,而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往往是某种程度的自伤性行为。有些学生会用手指抠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或者以前留下的伤口,有些学生会用剪刀等利器割自己的手腕大腿等部位。

  自伤反强化式的恐惧

  这些学生在进行这些自伤性行为的时候,往往表现得比平时更为稳定和安静。有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事后还会告诉老师和大人:他们只有在用手抠自己的伤口或者用剪刀等利器割自己手腕的时候,才会忘记极度的害怕和恐惧。从这个意义上说,极度害怕和恐惧是行为的痛苦型动力因,而自伤性行为帮助行为者暂时忘却它们,所以是得到了负强化。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